首页>>最新发表

  似漫画非漫画

                                ■ 林 子
    翘首以待的《兄弟》(下部)终于出炉了,上海首发一周后我在本地的书店买到了这本比上部厚得多也要贵得多的长篇。余华原来计划将下部写成20万字,写着写着却多出了13万字。用余华自己的话来说,是作品中的人物坚持“要自己来安排命运”,于是作者只得“妥协了”。
    《兄弟》(下部)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失去了祖父的宋钢孤身一人回到刘镇,与李光头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李光头当上了福利厂厂长之后,向林红发起了爱情强攻。不料林红喜欢宋钢并最终嫁给了他。李光头忍辱负重,几经波折,终于由刘镇的垃圾大王成为当地首富,而宋钢夫妇则在市场经济中先后下岗。于是,围绕着个人的恩怨情仇,兄弟俩再度演绎出各种现实、命运与伦理之间的复杂冲突。
    小说的主角依然是宋钢和李光头兄弟俩,当然还有兄弟俩都喜欢的刘镇第一美女林红。而在上部中出现过的童铁匠、张裁缝、关剪刀、余拔牙等再次成为重要人物,加上李光头那个福利厂里的瘸子、瞎子和傻子们,可以说,上述人物中除了宋钢和林红,其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兼具小品、滑稽和独角戏的风味。也许是因为余华当过牙医的缘果吧,书中对余拔牙的描述格外精彩。当李光头给他看世界地图,告诉他远大前程后,他无限感慨地说:“我余拔牙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没有出过我们县界,什么风景都没见过,见来见去的都是张开的嘴巴……”无论是李光头派小孩或亲自率自己厂里的瘸子、瞎子和傻子们向林红求爱的两出闹剧,还是他靠垃圾奇迹般发迹的神话,还是举办全国首届处美人大赛的“创举”,都无不充满了调侃和搞笑,作者浓墨重彩所创作的是一副精彩纷呈的人生和世态的巨型漫画。
    但是,如果仅仅是一幅漫画,余华就不是小说家而要改称漫画家了。其实滔滔不绝51万字的《兄弟》(全篇)中最主角的主角应该非李光头莫属。李光头这个“混世魔王”粗鲁自私、狡黠奸诈,但又直爽侠义,果敢无畏,在他的骨子里也不乏一些悲悯情怀,甚至还有一丝执著的人生追求。他对兄弟宋钢的感情更是手足情深、血浓于水。前半生,他几乎被一切大大小小的权力意志所凌辱;而后半生,他却成功地控制了各种权力意志。他这种人物精神的复杂性被余华抒写得惟妙惟肖。我以为,真正地写活了李光头这个人物,是余华写作《兄弟》的最大成功。
    当然余华的《兄弟》也并非十全十美,一是个别细节上的失真影响了作品的说明力。比如让苏妈在刘镇长途汽车站旁边开点心店的安排就缺少认真的斟酌,在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的下部中自然没有问题,但在上部中的七十年代,却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农民就连卖几个自己家里母鸡下的鸡蛋,都要冒着被抓起来批斗的危险,谁还有自己开点心店的权力和自由呢?再如,宋钢之死被安排在铁路上卧轨,不说这样的情节和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之死如此相似,只说这儿的铁路出现得是如此突兀——在《兄弟》上部里,李兰来回上海,下部里李光头数次离开刘镇又回到刘镇,还有宋钢以及别的人只要离开刘镇,每次都是坐长途汽车,从没有提到过火车。要知道,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火车票价仍然是汽车票的二分之一还便宜,如果刘镇附近有铁路,生活如此窘迫拮据的李兰和宋钢无疑会把火车当作出行的首选。二是在下部中大量对性生活的描述过分的详尽和露骨,几乎到了少儿不宜的程度,由于大多并非故事情节所必需,似有硬加味精之嫌,也就难逃为增加卖点而落入俗套的责难了。三是小说中还有数量不少的错字和别字——这当然也有校对者的责任。四是整部小说真正跃然纸上的人物仅有李光头一个,其他的即使是次主角的宋钢,还有李兰等等人物形象,都充满了概念化,没有独特的个性,这也许是这部小说最大的败笔。如果要问除了李光头,《兄弟》中还有那个人物有点个性的话,就是那个一出场就被作者冠之“江湖骗子”的周游,其实他还不是百分之百的骗子,而且也良心未泯,并终于在中途退出江湖,回到了曾被他“骗”大了肚皮的女人身边。我期盼着看到周游最高潮的一骗,但一直到小说结尾,这个悬念还一直悬在我的心里,我也因此没有弄清余华为什么要称他为“江湖骗子”了。
    说《兄弟》不是漫画其实就是一幅漫画,说它不是漫画又具备了那么多漫画的特性,余华用51万字来画一幅荒诞的人生漫画,总想说明点什么吧?但他能保证自己的故事不和别人雷同,又怎能保证他想表达的思想也不会和别人相似呢?



   ( 原载2006年4月7日《金华日报》第11版) 

    相关链接:金华日报网络版

                                                              

首页>>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