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发表

 (散文)

惊心动魄的帮班经历

                                ■  林 子
   
铁路人都喜欢把一年一度的春运比作一场硬仗,深藏在这一比喻中的酸甜苦辣,往往是其他行业的人难于体会和理解的。铁路春运票价上浮政策取消后,被沿海地区较发达经济吸引过来的农民工们总是集中在春节前一个星期左右如决堤般涌向铁路,寻求回家的路。面对如此集中的客流,铁路无法不压力山大。我曾多年参加春运帮班,下面就是从我记忆中截取的几个镜头。
    我参与帮班的车站地处沪昆铁路浙江段南端,位于春运大河的中游。从沪、杭始发开往云、贵、川的列车一路上已经被塞得像罐头一样严严实实,所以这些列车的乘降组织都变成了高强度、高难度的体力活。我们身着绿色迷彩服,戴着“春运助勤”或“安全检查”之类的红袖套,胸口挂着口笛,行走在站台的寒风中。肩负的任务是往车上塞旅客,多上一个算一个。每当列车进站,每节车厢先上去一二个身强力壮的同事疏通车厢过道,将停留在车门口的旅客组织到相对疏松的车厢中间部位,然后将本站的旅客往上面组织。人员紧张时我也上车疏通过几次,待下车时已经嗓子沙哑,浑身被汗水湿透。这种办法非常有效,开始几天甚至还有将持票旅客全部送上的“全胜”。但随着春节的临近,总有一些旅客因上不了车而重新回到候车室,等待下一趟或第二天的列车。
    有时碰到超员已经比较严重的列车,往往进站时车门都已经无法打开,此时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车窗上面了。但车上的人是不会轻易打开车窗的,这时我们就只好伺机行事,一发现有旅客打开窗户买东西时就趁机冲上前去,奋力将窗玻璃托起,和拚命往下关窗的旅客展开一场力的较量,我和同事因此手上都受过伤。当然这种时候欲上车的旅客也会过来帮忙,但一旦他们在我们的托举下一进入车厢,便会立即加入车上旅客的阵营帮助关窗,全然不顾站台上还遗留了这么多的老乡。后来,我们也学乖了,只要发现车窗上客机会,总是先把旅客送入车厢,把行李留在站台,等这批旅客都上了车,再把全部行李递入车厢,这样有效避免了这部分旅客的提前“叛变”。
    还有一件事想起来还是心中有愧。那年临近年关,昆明方向因为开行列车少,一批昆明旅客已经滞留车站多日。那天下午的列车是能赶在除夕之前到达昆明的最后一趟,列车进站时发现最后一节车厢超员不多,但列车员却硬是不肯打开车门,整趟车也没有一个窗口可以利用。这可是这批旅客回家过年的最后一线希望,我们急了,旅客们更急。同事们跑前跑后和车上沟通,但是车门还是不肯打开。这时,随着出站信号的开放,开车铃声也响了,一位满脸胡须的中年旅客用近乎哀求的眼光看着我:师傅帮帮我,帮帮我们!一边是焦急万分的20多名旅客,一边是尚有运能的车厢,我突然激动起来:“这是最后一趟列车了,你真的想回去吗?”“怎么不想?”“那就自己想办法,车上空着呢!”我用右手指指股道里道碴:“快点!再慢来不及了!”那位旅客犹豫片刻,终于鼓起弯腰捡起一块石碴,两三下就将车门砸了一个洞,几分钟后站台上的20多名旅客全部上了车。旅客要上车,我要帮旅客上车,列车员要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在这件事上其实我们三者都没有错。但一想起这件事,心里总还是沉甸甸的。
    从去年开始铁路严格控制列车超员率,加上近几年铁路运能不断增加,从车窗塞旅客的行为已经被严令禁止,并且也已无必要。但每逢春运铁路依然成为全社会的聚焦点的状况还将延续。如果车厢是社会的缩影,是生活的舞台,那么春运更是将这出生活剧演绎到了高潮。

                        (原载《上海铁道》报2013年2月28日第4版)
   

                                                              

首页>>最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