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诗林网http://www.slin.cn

 

 

林子和林子的握手

用诗人的灵魂铸造诗的灵魂

———金华林子和香港林子的对话

    在参加2003年中国(金华)第九届国际诗人笔会的众多海内外嘉宾中,有一位曾被誉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的女诗人,她就是林子,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以组诗《给他》轰动诗坛。本地诗人坤宇也有个笔名叫林子,17日晚,金华林子和香港林子进行了一次关于诗歌的对话。
   
    坤宇:《给他》中的“他”是你的初恋吗?后来有没有成为你的爱人?
    林子:诗中的“他”既是我的初恋情人,也是我终身相伴的爱人。1952年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我和“他”从相识到相恋,然后是长达8年的分离。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把被压抑的思念之痛,毫无保留地写在诗中,日积月累便有了厚厚的一本,1980年发表在《诗刊》上的组诗《给他》是其中的11首。
    坤宇:你的这组诗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却在80年代才发表,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吗?
    林子:当初写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拿出去发表,在那个年代就是想发也发表不了。1980年,艾青到哈尔滨开会,有人问艾青:可不可以写爱情诗。艾青回答:诗歌哪里离得开爱情?当时我也在场,回家后我就把压在箱底的那些十四行诗拿出来整理。在整理过程中一些年轻人把我的诗抄去,开始在社会上手抄流传。后来《诗刊》主编严辰来信索取,我才下决心拿出去发表。
    坤宇:正因为你在写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发表,是在完全自觉的状态下的一种情感表达,所以抒发的是完全真实的感情。
    林子:是的,我一直主张写诗一定要真情实感。我的座右铭是:“用诗人的灵魂,铸造诗的灵魂。”一首诗在写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的感情地震有12级,能传达给读者也许只有10级;但要是你写的时候只有1级或2级,这样的诗还是不写为妙。
    坤宇:来这儿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在QQ中注册叫“林子”的网名有125个。我相信这其中有不少人是喜欢你的诗歌才取这个名字的,包括我在内。
    林子:是吗?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
    坤宇:我有一个以文学、诗歌为主题的小网站,叫“诗意小站”。你认为网络对文学、对诗歌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林子:我对网络比较陌生。网络小说我在书店看到过,想必已经从虚拟的网络回到了纸质媒介。那你作为一个诗歌网站的站长,觉得传统诗歌和网络诗歌有什么区别?
    坤宇:我认为就文学的本质来说,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没有根本的区别。但网络文学读者面之宽是传统纸质媒介无法比拟的。无需编辑,这里创作环境的自由度已达到无限大;没有稿费,创作的功利性几乎消失殆尽;而便捷的意见反馈,又为文学创作达到尽善尽美创造了条件。
    林子:看来我回去一定要学电脑,学上网了。相信我上网后访问的第一个网站,就是你的“诗意小站”。
    坤宇:谢谢!你在香港已经居住了10多年了,仍一直坚持诗歌创作,你认为香港的诗歌创作和内地有什么差异?
    林子:内地这几年的诗歌创作比起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处于低谷,香港的情况也不太理想,也有“写诗的人才读诗”的现象。有一次香港国际书展,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排队,心中一阵激动,但上前一看,原来大家争相购买的是漫画书。就拿我们这本《当代诗坛》来说,每一期都是编委们轮流自己出钱才出版的。不知金华诗歌创作情况如何?
    坤宇:这几年金华的诗坛也没有那几年热闹了,但作为艾青的故乡,爱诗读诗写诗的氛围还是有的,在许多文学杂志和报纸的文学副刊不再发诗的时候,我们金华的报纸还是有文学副刊,有诗歌发表的园地。

                (原载2003年10月21日《金华晚报》第9版)

 

 

Copyright © 2000-2006 www.slin.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诗林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