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8年

 
 

紫竹

 

    1983-1991,我度过了难忘的8年自学生涯。参加英语专业自学考试,从28岁考到36岁,终获英语专业本科学历和南师大文学士学位。我是在十年动乱中高中毕业的,整个中学阶段好象只学了26个字母和"long live Chairman Mao"和"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等几句政治口号式的英语。接着就下农村了,在农村的四年乃一生之黄金岁月,却一个单词也未学,不知道学,更不知道学了英语有什么用。

    等知道了,已近而立之年,记忆力已远不如在农村插队的时候。为此,那8年里几乎所有的晚上、星期天和节假日都用上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健康--头发掉了许多。都说世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背叛你:知识与健康。然而,对于错过最佳求知年龄段的人来说,为了在知识的台阶上进一级,常常得以牺牲健康为条件。每次迎考,当看到一些已理解的内容却要反复背几十遍才能记住时,或即使这样仍记得不踏实并由此紧张得通宵难眠神经衰弱时,我恨,恨文革给我们这一代人在学业上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造成的这份艰窘与尴尬。——其实远不止一代人——我的父亲是遗传学专业的教授,荒业10年,到了55岁还在背单词;我的女儿出生后,因为我正在紧张地考试中,也不能精心地抚养她。

    当然,完成了学业欣慰自然更多,收获亦不止是一纸文凭。这8年里,江苏省有数万人报考英语专业,首批获学士学位的仅40余人。记得92年南师大外文系曾通知我们40多人开了一个座谈会,到了会场我发现全省首届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年龄大多在40上下,有的头发都白了。大多数人也都"下过乡,炼过钢,扛过枪",能吃苦是我们的共性。先专科后本科,许多比我们年轻的都没能坚持到底。那8年,培养了我们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一种坚无不克的自信心。自学能力强了,必将受益终身。而相对集中8至10年的精力和时间做成一件事,也不失为一种人生策略……

    8年里,我没有上过一次自学辅导班,有意识地让自己知难而进。记得1990年准备对付"二外"这门课时,我已35岁,法语从字母啃起,难度很大。每天骑车上班,将一页抄满单词的薄纸夹在左手,边骑边背,伯纸片掉下,不带手套,半个小时骑到单位手脚都冻僵了,那一个冬季便是这样过来的。

    我喜爱中文,却选了英语。初始报考,曾想,中文是母语,提高来日方长,但若再不下决心猛攻英语,此生恐怕很难真懂一门外语了。8年后方知,懂一门外语,不仅是多一个交流的渠道,也是多一层文化背景,这背景对于个人的眼界和学识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向21世纪,这种文化的底蕴使我精神振奋。即便对于中文来说,用那8年时间为自己建立起的一个语言参照系,亦使母语向我展示出它新的魅力……

返 回